中新社湖北秭归6月22日电 题:风雨沧桑屈原祠 追思屈风延千年
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
(相关资料图)
在湖北秭归县屈原祠,条几上供奉着兰草,屈原铜塑立于正殿中心。他头戴高冠,腰佩长剑,身形瘦削,神情肃穆。远古的风,轻轻掀动着髯须和衣角,屈原仿佛穿越千年,乘风徐徐而来。
秭归是屈原的故乡,当地自唐代开始立祠以祀,历代多有修缮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,屈原祠因水利工程修建而两易其址。1200余年来,屈原祠始终守候在长江边,等候屈子归故乡。
6月21日,海峡两岸嘉宾、屈氏后裔、侨商代表和当地民众在屈原祠广场缅怀诗祖屈原。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又是一年端午时,两岸屈氏后裔分批赴屈原祠共祭先祖。人们拾级而上,进入山门,依次到达前殿、碑廊,最后抵达正殿。在3米多高的屈原铜塑前,屈氏后裔以传统三献礼祭拜,往来游客皆驻足肃立,轻轻鞠躬,以表诚敬。
“峨冠博带,衣袂飘飘,尤其是眉宇间的忧思,让人一眼难忘。”台湾屈氏后裔屈金泉说。祭拜完毕后,他来来回回绕着铜塑走了好几圈。
据秭归县博物馆馆长李西海介绍,屈原铜塑由著名雕塑家王福臻设计,以《史记》描写屈原落魄时“至于江滨,披发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”为蓝本,形成了屈原低头沉思、顶风徐步的形象。
6月21日,台湾苗栗县工商界人士及基层社区志工代表在屈原祠正殿祭拜屈原。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此前,这尊铜塑安奉于归州屈原祠内,因三峡工程兴建,屈原祠迁建至与三峡大坝隔江相望的凤凰山。2010年4月2日,当地民众给铜塑披上红绸,跪地焚香,恭送三闾大夫涉江搬迁。
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谭家斌告诉中新社记者,这尊铜塑与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《屈子行吟图》的屈原形态近似,一直被奉为经典,被多地复制。2012年,等比例缩小版的屈原铜塑从家乡出发,“渡海”安奉于台湾彰化市宝廍里屈家村,接受台湾各界人士的瞻仰。
事实上,屈原的形象并非是固化的。在秭归县博物馆,记者就见到了另一个“屈原”。这是一尊石像,也是国内外现存最早的屈原塑像。屈原在这里被刻画得天庭饱满,云盘大脸,双耳垂肩,面带微笑,双手平抱胸前。
据铭文记载,石像镌刻于1537年(明代嘉靖十六年),彼时商人曹端福的木船在归州叱滩失事,一家人被江水卷走,在兵书宝剑峡获救。他见当地有屈原庙,心想定是得到了屈原的庇佑,便雇请匠人刻了这尊石像。石像最初安放于兵书宝剑峡的屈原大夫庙内,三峡蓄水后,石像迁至秭归县博物馆。
镌刻于明代的屈原石像是国内外现存最早的屈原塑像,三峡蓄水后,石像迁至秭归县博物馆。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两尊塑像,究竟哪一尊更贴近屈原的原貌?谭家斌说,记载屈原体貌的古籍文献稀少,千百年来,屈原画像、塑像大多融合了人们的美好想象和艺术加工。“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屈原,无论是忧国忧民的三闾大夫,还是守望故土的长江水神,都已成为凝固的文化符号,寄托着人们的铭记和思念。”
“陟升皇之赫戏兮,忽临睨夫旧乡。仆夫悲余马怀兮,蜷局顾而不行。”凝望着屈原铜塑,国家非遗项目“屈原传说”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承志不禁吟诵起《离骚》名句。他说,屈原一生情系家国故土,正如已故台湾诗人余光中所言:“乡愁自古就有。《诗经》里有,《离骚》里也有,屈原是对整个家国的乡愁。”
“三闾大夫哟,听我说哟。天不可上啊,上有黑云万里。地不可下啊,下有九关极……惟愿我大夫,快快回故里。”古老的《招魂曲》又在峡江两岸响起,屈原铜塑两边的墙壁上,沥粉彩绘灵动传神:端午时节,乡亲们赛龙舟,抛粽子,踏歌起舞。屈原自云间归来,迎风涉江,走向温柔的故乡。(完)
标签:
上一篇 : 李健43岁妻子罕见曝光:清华博士,颜值逆天!不买房不生孩子,原因竟让无数人羡慕 天天新要闻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
3月16日,盛和资源(600392)副总经理毛韶春、黄厚兵,财务总监夏兰田,董秘郭晓雷,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...
2022年3月15日,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。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...
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,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。3月17日,央行发布公告称,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...
时隔半月之久,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,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,牛肉面红油飘香、包子铺炊烟...
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的事业。英国音乐人亚当(Adam)告诉记者,在中国的十几年里,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方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